Q19: 以目前科學的認知,我們得知浩瀚的宇宙在百億年前就由無數的星系所構成的,人在宇宙當中比一粒微塵還要渺小 然而師父在佛教入門65頁告訴我們:佛陀是以眾生為宇宙之中心的,有眾生始有宇宙……顯然與目前世人所認知的現象不符。此方何解?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9月 16, 2020 Ans: (果舟法師) 佛陀並不迴避宇宙這一問題,而是面對它,指出:物理世界與精神世界都是「自性空」及「緣起有」,以「業力」推動整個心物世界的變化。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
Q121: 什麼是聞所成慧?思所成慧?修所成慧? 5月 03, 2021 A(演啟法師): 聞慧,本著與生俱來的慧力,而親近善知識,多聞熏習,逐漸深入佛法。以淨信心,引發一種類似的悟境,於佛法得到較深的信解。這是依聽聞所成就的智慧,所以應名為聞所成慧。 思慧是以聞慧為基礎,而進一步去思惟、考辨、分別、抉擇,於諸法的甚深法性,及因緣果報等事相,有更深湛的體認、更親切的悟了。這種由於思惟所引生的慧解,名思所成慧。 修慧,即本著聞、思所成智慧,對佛法所有的解悟,在與定心相應中,觀察抉擇諸法實相及因果緣起無邊行相;止觀雙運而引發深慧,名修所成慧。 聞、思、修三階段,古人譬喻為:如人學習游泳,起初要抱木棒習游,如聞慧要依文句。漸漸游了一時期,木棒可以有時放下,有時抱著,如思慧的依於文句,或可不依文句。最後不要木棒,也會游泳了,如修慧的依義而不依文句。 ★出處:印順法師《學佛三要》、《華雨集(一)》 https://yinshun-edu.org.tw/archived/dynamicdata/flash/book/b01/b01_chap2e_lushch.html 詳全文 »
Q95: 別解脫戒、定共戒、道共戒,指的是甚麼? 2月 04, 2021 Ans: (演啟法師): 戒有三等:1.一般凡夫遵守的「別解脫戒」,如五戒乃至比丘、比丘尼戒及菩薩戒。2.已經修成禪定者,在定中自然守持的「定共戒」。3.已經證得了聖果者,自然永不作惡,名為「道共戒」。 第一種戒,所謂「別解脫」是別別解脫的意思,又叫作處處解脫,即每持守一條戒,就已經種下一分解脫的因,就已經能從當下的煩惱獲得解脫;不持戒則為煩惱所縛,如果能夠時時留心、處處持戒,那就時時解脫、處處解脫。 第二種戒,稱為「定共戒」。一個入深定的人,他的身心是不動的,由於制心一處,因此,他便不會有破戒的可能。 第三種戒是「道共戒」,這是指那些已經達到聖潔境界的人,在這個境界裡,他們的內心時時刻刻與正道相應,他們的思想、觀念,自然不可能偏離正道。這即是說明,他們是不可能破戒的。他們不需要依靠任何行為的準則,或道德的規範,因為凡是他們的行為,自然而然地屬於戒律的範疇。 最後是 聖嚴師父的勉勵,要想淨化人的身口意三類行為,所謂三業清淨、得解脫禪定、開無漏智慧,必須受戒持戒。要想淨化人間,展現清淨、和敬、和樂、自在、健康的社會環境,也必須鼓勵僧俗大眾,依各人發心不同的身分,受戒持戒。 ★參考:《拈花微笑》、《禪的生活》、《學術論考》 詳全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