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35: 佛弟子應該具備什麼樣的人生觀? 是否要具備【感恩心、平等心、不存得失心】呢?

 Ans: (演啟法師) 

做為一個佛教徒、三寶弟子的人生觀,就是在探究我們來到世界的原因。就佛教而言,它有兩個原因:第一、我們是來受報的;第二、我們是來還願的——不是還債,還債的心裡是痛苦的。

    受報是責任,還願是義務。義務是在我們本分的責任之外,奉獻自己、利益眾生,這是還願。受苦受難是受報,救苦救難則是還願。能夠在受苦受難中,還能夠救苦救難,那就是菩薩。

    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,聖嚴師父告訴我們要有三項認知:

    首先,我們要認知人生的目的,在於不斷地學習和奉獻,用來感恩、報恩我們這個世界,而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名利、權勢。

    其次,我們要認知人生的價值在於盡心盡力,以利人來利己。

    第三,我們要認知動靜順逆的遭遇,自己最多只能掌控其中一半,另一半往往無法預期,既然如此,對於不如意的、不能預期的、不能掌控的事情,我們應該視為預料中的事。我們的生活中,有所謂的「及時雨」,就是要什麼的時候正好就出現了,但是也有「暴風雨」,當然沒有人會喜歡暴風雨,但是我們知道這是在所難免的狀況,只要去理解、認知這個狀況,就不會覺得失意或是不滿意。

    最後,我們都是帶著不完美的身心在人間活動,而以不完美的身心來看這個世界,這個世界絕對是不完美的。以因果的觀念來面對現實,以因緣的觀念來努力以赴。雖然如此,我們可以受報的心態接受我們的現實人生,以還願的心態、觀念改善我們的生命,這就是正確的佛教人生觀。


參考:《帶著禪心去上班:聖嚴法師的禪式工作學》、《平安的人間》、《我願無窮:美好的晚年開示集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Q92: 何謂[ 流轉門 ]、 何謂[ 還滅門 ]?

Q85: ”離四句,絕百非”是甚麼意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