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79: 請問法師,什麼是見惑?什麼思惑?如何斷除?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2月 30, 2020 Ans:(常恩法師)修學戒定慧,證得阿羅漢便可斷除。「見惑」(見解的迷惑)及「思惑」(貪瞋等煩惱)#摘自:《聖嚴法師教觀音法門》「證得阿羅漢果之後,一切三界中的「見惑」與「思惑」之賊都殺光了。」#摘自:《漢藏佛學同異答問》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
Q92: 何謂[ 流轉門 ]、 何謂[ 還滅門 ]? 2月 04, 2021 Ans: (演啟法師): 十二因緣是在說明人生命之生死循環的原理,共有十二個階段。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愚癡,而引導我們造作種種的善惡行為;由行為的餘勢(業力)而積聚成為生命之流的主體,叫作識;由識而感受生命的身心現象,叫作名色;名色住胎而漸生起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身心狀態,叫作六入;由六入的出胎而接觸到外在的事物;由與外在事物的接觸而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;由感受的分別作用而有瞋愛之心生起,瞋愛之心表現於外,便是取捨求拒的種種善惡行為;由於這種種善惡行為,便又有了必將接受未來果報的業因;既有了今生的業因,當受來生的生命;既有了來生的生,又必有來生的老與死。這是生命之流三世迴環的因果定律:造業因的集,受果報的苦,再由苦而集,由集而苦,生生不已,也死死不已! 佛陀在《阿含經》中常說: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;謂無明緣行,行緣識,……生緣老死」,稱為「純大苦聚集」,便是指的十二因緣的生死流轉,是由苦集而有苦果,在受苦報的同時,又造苦因的苦集,並且循環不已。這叫「流轉門」。 佛陀在《阿含經》中又常說:「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,謂無明滅則行滅,行滅則識滅,……生滅則老死滅」,稱為「純大苦聚滅」。便是十二因緣的生死還滅,是由修習道聖諦,而斷苦集諦,證苦滅諦。因修道聖諦而得無漏的涅槃智,而滅無明;無明滅、則行亦滅,行滅則識亦滅,乃至生滅老死亦滅,此時便從苦諦與苦集諦得解脫。這叫「環滅門」。 參考:《八正道》、《學佛知津》 詳全文 »
Q85: ”離四句,絕百非”是甚麼意思? 1月 18, 2021 Ans:(常恩法師) 「離四句,絕百非」:意即實證,第一義諦,一實相印。 ……… 禪宗所謂「離四句,絕百非」,這是離文字相、言說相;非理論、非思辨,卻不是否定一切。禪,是「唯證乃知」的絕對境界。 以上,摘自:《禪的生活》P.80 ……… 話頭的方法非常單純,只有一句話頭,不需要思考其他的問題,禪宗稱之為「單提向上」。 所謂「單提」,是只要提起一句話頭,不必思前想後,也不需要分析研究這句話頭;「向上」則是向上一著。向上一著是明心見性、是無上菩提心、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 已經見到無上菩提心的本性是什麼,也就是見到了佛性是什麼,叫做「向上一著」;若是執著煩惱、自我、分別心,就叫做「向下一著」。 向上一著是進入第一義諦,向下一著則是進入第二、第三,甚至進入第四義諦了。 第一義諦是一實相印,是脫離言語、文字、思想,是「不可思,不可議」、「離四句而絕百非」的境界。 所謂「四句」指的是:「正,反,反反,反反反」。以現代的邏輯而言,「正,反,反反,反反反」是相同的一件事,也就是說,無論從正面、從反面解釋是錯的,從正反兩面一起解釋也是錯的,所以是不可思、不可議,而不可思議就是向上一著。 向上一著:「既非有相,亦非無相,而是「非有相,非無相,非非有相,非非無相」。一般人經常處於第二義諦,或是第三、第四義諦之中。 以上,摘自《聖嚴法師教話頭禪》P.071 詳全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