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124: 腦死在醫學上有「腦死即死亡」的觀念,腦死在佛教的定義又是什麼?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5月 03, 2021 A(常恩法師):「腦死」是醫學的觀念!………佛教徒如何面對死亡?以下師父開示如連結:(聖嚴法師-大法鼓 1150)https://reurl.cc/WEY7De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
Q121: 什麼是聞所成慧?思所成慧?修所成慧? 5月 03, 2021 A(演啟法師): 聞慧,本著與生俱來的慧力,而親近善知識,多聞熏習,逐漸深入佛法。以淨信心,引發一種類似的悟境,於佛法得到較深的信解。這是依聽聞所成就的智慧,所以應名為聞所成慧。 思慧是以聞慧為基礎,而進一步去思惟、考辨、分別、抉擇,於諸法的甚深法性,及因緣果報等事相,有更深湛的體認、更親切的悟了。這種由於思惟所引生的慧解,名思所成慧。 修慧,即本著聞、思所成智慧,對佛法所有的解悟,在與定心相應中,觀察抉擇諸法實相及因果緣起無邊行相;止觀雙運而引發深慧,名修所成慧。 聞、思、修三階段,古人譬喻為:如人學習游泳,起初要抱木棒習游,如聞慧要依文句。漸漸游了一時期,木棒可以有時放下,有時抱著,如思慧的依於文句,或可不依文句。最後不要木棒,也會游泳了,如修慧的依義而不依文句。 ★出處:印順法師《學佛三要》、《華雨集(一)》 https://yinshun-edu.org.tw/archived/dynamicdata/flash/book/b01/b01_chap2e_lushch.html 詳全文 »
Q92: 何謂[ 流轉門 ]、 何謂[ 還滅門 ]? 2月 04, 2021 Ans: (演啟法師): 十二因緣是在說明人生命之生死循環的原理,共有十二個階段。由於無始以來的無明愚癡,而引導我們造作種種的善惡行為;由行為的餘勢(業力)而積聚成為生命之流的主體,叫作識;由識而感受生命的身心現象,叫作名色;名色住胎而漸生起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的身心狀態,叫作六入;由六入的出胎而接觸到外在的事物;由與外在事物的接觸而有苦樂憂喜捨的感受;由感受的分別作用而有瞋愛之心生起,瞋愛之心表現於外,便是取捨求拒的種種善惡行為;由於這種種善惡行為,便又有了必將接受未來果報的業因;既有了今生的業因,當受來生的生命;既有了來生的生,又必有來生的老與死。這是生命之流三世迴環的因果定律:造業因的集,受果報的苦,再由苦而集,由集而苦,生生不已,也死死不已! 佛陀在《阿含經》中常說:「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;謂無明緣行,行緣識,……生緣老死」,稱為「純大苦聚集」,便是指的十二因緣的生死流轉,是由苦集而有苦果,在受苦報的同時,又造苦因的苦集,並且循環不已。這叫「流轉門」。 佛陀在《阿含經》中又常說:「此無故彼無,此滅故彼滅,謂無明滅則行滅,行滅則識滅,……生滅則老死滅」,稱為「純大苦聚滅」。便是十二因緣的生死還滅,是由修習道聖諦,而斷苦集諦,證苦滅諦。因修道聖諦而得無漏的涅槃智,而滅無明;無明滅、則行亦滅,行滅則識亦滅,乃至生滅老死亦滅,此時便從苦諦與苦集諦得解脫。這叫「環滅門」。 參考:《八正道》、《學佛知津》 詳全文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