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136: 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,時時勤拂拭,勿使惹塵埃。」以及「菩提本無樹,明鏡亦非台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?」這兩個偈子的意思為何?

 A(演啟法師):

此二偈出自《六祖壇經》,前一偈是五祖的大弟子神秀所作,後一偈六祖惠能所說。

       神秀的偈子,意指我們的心就像明鏡臺一樣,身則如菩提樹一般。明鏡是如實地反映,見到什麼就是什麼,不會有差別,而凡夫心裡的反映,往往帶有情緒,有種種的自我中心—自我中心裡的經驗,有自我中心的習慣,有自我中心的判斷與標準,這都不是明鏡,而是煩惱心。我們應常以「持戒」清淨我們的身體,以「修定」清潔我們的心念,才能使身心不受染污,而得清淨。身心清淨,即得解脫。所以,在沒開悟前,必須持戒、修定,常常地拂拭,清理身心。這是一個正在修行,而且是很努力地修行的人所見的層次。

       六祖惠能的偈子,則已見「空性」,故否定了菩提樹、明鏡臺等身心的存在。既沒有像菩提樹的身,也沒有像明鏡臺的心,那用功又用到那兒去呢?根本不須洗啊、擦啊、持戒啊、修定的。既然是「空」的,就是無罣無礙,那兒來的塵埃?如果真正、徹底的智慧現前,又怎麼還有個明鏡台?既然根本沒有東西,為何還有鏡子需要常常擦?若是沒有鏡子,又怎麼會有塵埃染上去?這表示鏡子上還有東西。這才是真正的自由,真正的解脫,也是悟後見性的境界。

摘自:《禪的世界》、《我願無窮:美好的晚年開示集》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Q92: 何謂[ 流轉門 ]、 何謂[ 還滅門 ]?

Q85: ”離四句,絕百非”是甚麼意思?